TARS AI中文网
你的位置:TARS AI中文网 > Arbitrum 官网 >

不加滤镜的夏日剧场


发布日期:2025-01-13 07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11
  本文转自:合肥晚报  这是不加滤镜的夏日剧场,没有华丽绚烂的视觉冲击,只有点点滴滴的现实生活细腻流淌,节奏不疾不徐,没有惊心动魄,而回味竟如此悠长。希望它不断更新,就算慢半拍也没有关系。  1.  悠长夏日,需要多少部电影才能填满? 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生的创作者们,一直在努力。  夏天似乎自带怀旧属性,以夏天为背景的故事,极易出彩且总能引发一波“穿越”到从前的热浪。湛蓝的天空、送来花香的晚风、没来由的欢笑和榕树下的重逢,“那年夏天”,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。  是枝裕和的电影,像是始终未完结的夏日剧场。固定的镜头,御用的班底,甚至为了省事或是呼应而有了御用的主人公名字,总是那个叫“良多”的男子深陷家庭关系的苦恼中,阿部宽和福山雅治们,一以贯之地演绎着节制内敛的情感浪花。  从《步履不停》开始,到《如父如子》《海街日记》,都可以归入“那些被忽略的人生风景”系列剧中。  那些你所视而不见的风景,是枝裕和都帮你记住并留下了。  他的电影,大多数时间都在“无所事事”地刻画着流动的四季和细腻的日常。故乡小镇,海滨街道,熟人社会和平淡人生,那些最具代表性的家庭生活场景,是他所擅长和钟爱的画面。  人生路上,步履不停,但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。已是夏末,院子里的紫薇花分外明艳,黄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飞舞。横山良多与妻儿一同返回位于湘南海边的老家。久违的横山一家人,每年只有在大哥纯平的忌日才会团聚。沁凉的麦茶、红透的西瓜、母亲绝手的好料理炸玉米天妇罗,如微风细雨般牵引着银幕内外的人们重新感知生活的色彩。  因为父母离异而早早独立的三姐妹,偶然接回了同父异母的妹妹一同生活,关于父母的碎片印象,在点滴的细节中,被大海、食物和花与树连接,爸爸最爱的沙丁鱼面包,妈妈教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料理——海鲜咖喱,外婆生前酿的青梅酒只剩了最后几瓶,而当夏天来临,青梅再度成熟,新一季的梅酒又带来了新一轮的欢快忙碌。  周而复始的人生,因为偶然让人心动的亮色而值得,这是是枝裕和的依恋与信仰,对此他毫不遮掩,不厌其烦去表达。  这样的细碎与平淡有意义吗?  是枝裕和2011年电影《奇迹》中有一段台词:“想想,要是每件事都有意义,你会窒息的。”那些发生在家庭之中“琐碎无比”、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,是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。对他来说,“家庭虽然琐碎无比却又是无价的”。  2.  《西小河的夏天》,说的是从前的事。  记忆中的从前总是将烦恼一键清除,留下无限美好,而电影显然拒绝了这番美意,它捕捉的从前,有青石板路,小河流淌,热情的阳光,和吵吵闹闹分不开的小伙伴,但每一个人,也都在面对必须的考验。  那是1998年的夏天。小学生顾晓阳钟爱的意大利球星皮耶罗即将征战世界杯足球赛,而他自己则渴望参加学校足球队的选拔。  但不苟言笑的父亲强烈反对他课余踢球。父亲是学校的教导主任,有阻碍他追求梦想的权力。足球,成了横亘于父子间的一道关隘。  甚至晓阳无意中说起练球时的一次冲撞,听者有心的父亲都在第二天让同学们“举报”肇事者,说出了真相的晓阳,失去了和最好朋友之间的友谊。  父子间产生了第二道裂痕。  第三道裂痕,让晓阳伤得最深,也为这个三口之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。  母亲除了认真工作和操持家务心无旁骛,而新来的年轻女教师却让父亲的心中泛起了涟漪。  一系列的巧合与误会,让晓阳对父亲心生失望与愤恨,他和同样爱好足球的邻居爷爷结伴跟踪父亲,也一同看球来排遣落寞。爷爷难以承受孙子夭折的痛,晓阳的陪伴给他带来了久违的阳光;晓阳在孤单中成长,爷爷的鼓励和关爱让他得以理智地面对成长的烦恼。  一个正在以弱小的力量对抗父亲的权威,而另一个总是与儿子不能和解。父与子常常是天然的“矛盾体”,而到了隔代的爷孙俩之间,便没有什么打不开的结。  他俩彼此治愈,互相依靠。  但是危机终归要爆发。  晓阳对父亲的怨恨不断加深,甚至连母亲也开始察觉,他只能求助于爷爷,请他陪他一起跟踪爸爸。  爷爷的固执己见,则让儿子的苦心成了一厢情愿。  生活,给了他们不同的磨练,并未因为年龄或是阅历而放过了谁。好在他们拥有彼此。每当一同面对困难时,老与少之间都在进行奇妙的身份转换,为了帮晓阳实现梦想,爷爷成了纯真的孩子;晓阳单纯稚气,和爷爷在一起时加倍撒娇卖萌,或许是内心里想补偿爷爷那失去的天伦之乐。  暑假结束时,因为这段缘,一切看起来势不可当的危机都归于平静了。在可爱女同学的“强行调解”之下,晓阳和小伙伴的友谊也失而复得。  经历了一番人生风雨的父亲,开始理解晓阳的志愿,足球又回到了他们的生活中。  夏天还会一个个地来到,烦恼并未从生活中彻底消散,但那一个夏天不会飘散在风中,因为我们曾一同面对,多少生活的考验。  1998年的夏天,在今天看来恍若石器时代,因为足球,却镌刻在了许多人的记忆中。  法国世界杯比赛正当激战中,足球偶像巴乔却错过了单骑救主的机会,可怜的意大利队速速打道回府,多少巴乔粉丝们相互安抚。俱往矣,多少年后仍被铭记的是贝克汉姆的红牌和少年欧文追着风的奔跑。  高中英语课本中关于电子商务的描述,看起来好像漫画里的铁臂阿童木一样不可思议。我们坐在“微机”补习班里狂练五笔字型,却不知道这一场势不可挡的新技术革命将怎样地改变世界,改变生活。  但所有生活带来的考验与礼物,在任何版本的岁月中都不会缺席。  3.  在多年以后回想《岁月的童话》,其实已经说不出多少具体的情节,因为它本身也没有用力去编织足以让人津津乐道的跌宕起伏,而是不着痕迹地刻画生活细节,在现实与回忆的交错中缓缓推进时代变迁,仿佛一个温柔而悠长的梦,让人在故事终了时恍然醒悟——这就是岁月啊。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,这未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,而幸运的是,在此后三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中,它收获了知音无数。  那是一个27岁的女子和一个11岁的女孩之间的对话。  27岁的妙子,生活在1980年代初的都市,却仿佛与周围高速运转的一切格格不入。在工作和生活中,她自带一种“钝感”,是典型的慢半拍的人。作为一个传统家庭里的小女儿,她在两个姐姐的光芒下成长,已然接受了自己的平凡与驽钝,成为都市上班族中的一员,朝九晚五按部就班,在众人眼里,她应该在这既定的轨道中稳步前进,而她自己却像期待蜕变的蚕蛹,想要寻找一个打破沉闷的契机。  电影的画风契合着主人公妙子的个性,不温不火,娓娓道来。以她为中心,描绘出一幅急速蔓延的现代都市图景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,商业繁荣食肆林立,现代化的进程风风火火,妙子的两个姐姐热爱时尚、自信洒脱,在其间如鱼得水。心不在焉的妙子成了全家人的心病,她虽然能够独立工作,也能应对生活琐碎,但似乎总是不够“聪明”,动力不足,跟不上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节拍。  妙子心中知道原因,为了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解答,她给自己放了十天的假,仿佛按下一个暂停键,远离夜以继日的都市喧嚣,去乡下感受久违的质朴宁静。  那年夏天,夜色中疾驰的火车,也将她带回了往日时光。另一个妙子仿佛就坐在她的面前。  回忆一点点浮现。跟着11岁的妙子,她想起了人生中的很多个“第一次”。第一次泡温泉,第一次吃菠萝,还有数学考试不及格,算不好分数除法被责骂,似乎每一次都不能从容应对,甚至还会莫名失去宝贵的机会。  失去的机会至今仍让人遗憾。因为羞涩而错过了演出话剧的机会,在回忆时总是痛心疾首,一遍遍不自觉地假设,假如当初参加了演出,后来的人生会不同吗?后来的自己会变成什么模样呢?  带着这些挥之不去的成长之痛,妙子来到了红花遍野的乡间。村居生活,她其实并不熟悉,只在童年时偶尔来访,于她而言,这是不折不扣的远方,究竟能否发现诗意,无法预知。  采摘红花,是“钝感”的妙子为自己选择的度假方式。并不浪漫,甚至是极其辛苦的,对于总是习惯吃力不讨好的她来说,却毫不艰难,甚至可以说,她是陶醉于其间的。  红花田里的日出与日落,都是那么纯净而盛大。在清晨采摘花朵,捣碎、晒干、酿成胭脂,妙子在双手劳作中体验了已被渐渐淡忘的传统农耕,那是工业文明时代的珍稀品,以时间与心力酿成的红,因为浸润了天地与岁月的精华,灿烂热烈如永恒的青春。  这份辛劳,人间值得。  远山含黛,溪流潺潺,层层青绿,铺展开来自然的怀抱,身处此间的妙子,并未华丽变身,绽放出别样的光芒,她还是她,平凡,踏实,努力地跟上生活的节奏,挥洒汗水而期待收获。  妙子决定留下来。或许是因为一段奇妙的缘分,或许是因为她原本就属于这里。  导演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,因为他的本意也并非局限于给出一个圆满的结局。  今昔对比,城乡对照,在无数次的时空交错与切换中,电影完成了一次温和的反思,反思于急速前进中慢下来的必要,反思传统与现代如何和谐共存。  他的反思,在今天看来,也没有落后。妙子用10天的时间远离都市回到乡村,后来的电影中,多少陷入同样困境的主人公们,用更多的时间去往更远的地方,去寻求身心的平衡,直至“间隔年”成为一种现象,妙子的故事还没有说完。  过去的“我”与现在的“我”站在时间之河的两岸。  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于地理分隔线的两端。  它们对立而又统一,成为互相依存的矛盾双方。  它们的冲突与和解,是现代社会里永恒的命题。  很多事情无法改变,比如回忆中的所有遗憾与错误,和现实中那一个充满“钝感”的自己。但人生的道路却可以选择,时间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。  这是不加滤镜的夏日剧场,没有华丽绚烂的视觉冲击,只有点点滴滴的现实生活细腻流淌,节奏不疾不徐,没有惊心动魄,而回味竟如此悠长。希望它不断更新,就算慢半拍也没有关系。  刘睿



Powered by TARS AI中文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© 2013-2024